[拼音]:Chicheng Ming Hongwu Tongshouchong [外文]:Bronze Gun of the Hongwu Reign, Ming Dynasty from Chicheng 中國明代洪武五年(1372)制銅手銃。現存明
[拼音]:Fangshan shijing 藏在北京市房山縣云居寺的一批從隋代至明末刻造的石經。全稱為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房山石經是中國數量最大的文字銘刻,在東方
[拼音]:shiqiangpan 西周中期青銅器。為微氏家族中名墻者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墻為史官而得名。1976年12月出土于陜西省扶風縣莊白銅器窖藏中。現
[拼音]:Han-Wei shijing 東漢和曹魏時所刻的碑石經書。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漢石經又名《熹平石經》、《一體石經》;魏石經又名《正始石經》、《
[拼音]:Dafenggui 西周早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王又大豐”字句而得名。又因作器者為武王祭祀祖考時的助祭王臣天亡,故又名天亡簋。
[拼音]:Dazu shike 中國南方地區唐宋石窟和摩崖造像。分布在四川省大足縣城周圍。以佛教造像為主,也有儒、道教的造像。現存造像5萬余軀,分布于40多處,總稱
[拼音]:Maogongding 西周晚期青銅器。也稱毛公鼎。因器為毛公所作而得名。相傳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陜西岐山,今在臺灣省臺北市。 鼎通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
[拼音]:Zhongshanwangcuodinghu 戰國時代中山國王所作銅鼎與方壺。一般將其與同出的的嗣王冞所作圓壺合稱“中山三器”。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
[拼音]:Maoling Yangxinjia qingtongqi [外文]:Bronzes of the Yangxin Family Unearthed near the Mouling Mausoleum 1981年陜西省興平縣西漢武帝茂陵1號無
[拼音]:Wuwangguangjian 春秋晚期吳國青銅器。因作器者為吳王光(闔廬)而得名。系吳王光為其女叔姬所作的媵器。 1955年5月出于安徽省壽縣蔡侯墓。器共兩件,
[拼音]:Jiang Qianli Yunlonghaishuiwen Luodian Qihe [外文]:Lacquer Box Inlaid With a Scene of Dragons Striking through Clouds and Seawater in Mother
[拼音]:Ni Yuanlu Wuhefu Juan 中國明代書法家倪元璐的代表作之一。倪元璐(1593~1644) 字汝玉,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歷官戶、禮兩部尚書,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拼音]:Wang Ximeng Qianli jiangshan Tu Juan 宋代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作品。王希孟(12世紀)生卒年和居里未詳,姓名失載于宋元時各類畫史。此圖為工筆青綠重設
[拼音]:Fenglongshan Bei Zhou(chutaben) 清代重新訪得后的漢《封龍山頌》原石初拓本。整紙裝,縱 159厘米,橫91.6厘米。碑文書法結字取勢富于變化,行筆遒勁
[拼音]:Ma Hezhi Houchibifu Tu Juan 中國南宋初年畫家馬和之山水人物畫代表作。馬和之(12世紀) 錢塘 (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無史籍可考,南宋紹興(1131~1162
[拼音]:Yinqueshan Hanjian 漢武帝時期墓葬中出土的竹簡。分別出土于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1號和2號漢墓中。臨沂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古屬鄅國,西漢時期屬東海郡
[拼音]:Hunyuan yiqi 春秋末期銅器群。1923年2月于山西省渾源縣西南的李峪村被盜掘出土,實出器類和數量不詳。其中部分已流往國外,國內尚存的現多藏于上海博
[拼音]:Mianchi Tiezhoucheng [外文]:Iron Axle-bearings from Mianchi 1974年在河南澠池漢魏窖藏出土的鐵質軸承。共480件。其中六角承 445件。六角承的徑長
[拼音]:Xia Chang Xiangjiang Fengyu Tu Juan 中國明代畫家夏傳世代表作品 。夏 (1388~1470)字仲昭,號自在居士,又號玉峰,江蘇昆山人。官至太常寺少卿
[拼音]:Ming Yongle “Tianzi” Tongshouchong [外文]:Bronze Gun with the Inscription “Tianzi” of the Yongle Reign,Ming Dynasty 中國明代永樂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