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是妊娠期特發的一種疾病,多見于年輕初產婦,起病多在妊娠20周以后或產褥早期。以高血壓、水腫及蛋白尿為主要特征。胎兒娩出后,病情可迅速好轉。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①先兆子癇或子癇;②慢性高血壓;③先兆子癇合并慢性高血壓或腎臟病變;④妊娠性高血壓。 ...
妊娠期腎臟有如下改變: (1)血容量增加:主要因晚期(30周)妊娠發生水鈉潴留造成。水鈉潴留與滲透壓感受器對抗利尿激素敏感性下降有關,也與腎臟排水功能障礙有關。 在妊娠第10周(或更早期),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比非孕婦女增加30%~50%,濾過分數增高,所以平均血尿素氮...
根據以下幾點: (1)病史及癥狀:有慢性、多發性關節滑膜炎病史,表現為發熱,手、足及四肢關節僵直、紅、腫、變形及功能障礙。一部分患者在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時,很快出現腎臟損害加重,呈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綜合征,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若及時停藥、及早做相應處理,可恢復到較好的程度。有的患者長期應用上述藥物造成...
臨床表現包括: (1)高血壓:為主要表現。血壓較基礎血壓升高超過4\/2kPa(30\/15mmHg)或超過17.3\/12.0kPa(130\/90mmHg)。 (2)水腫:休息后不消失,由踝部逐漸延伸至下肢及全身。 (3)蛋白尿:可以由少量至腎病綜合...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典型病例一般診斷不難,但應注意發現早期病例。主要與下列情況鑒別: (1)原發性高血壓伴先兆子癇:有慢性高血壓病史,妊娠開始即有高血壓,孕24周后高血壓加重,并有蛋白尿,產后蛋白尿消失,高血壓持續存在。尿比重多正常。眼底檢查示動脈硬化。血尿酸不高。尿FDP不高。產后2~4周內腎活檢可...
(1)腎臟表現: ①蛋白尿: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特征,可作為腎損害唯一表現,歷時數年。主要為大分子蛋白尿,蛋白尿程度不等(+~+++)。②腎病綜合征:大多起病隱匿,一旦出現,病情進展迅速。③腎功能不全:呈進行性腎功能減退,重癥者死于尿毒癥。 腎間質小管病變:①顯著多尿,每日尿量達3...
診斷標準: (1)慢性化膿性炎癥、結核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腎病綜合征。 (2)腎臟病合并心肌?⑸窬 ⒕奚唷?(3)發生腎衰竭時腎臟體積不縮??(4)尿BenceJone蛋白陽性。 (5)活組織檢查陽...
乙型病毒相關性腎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間接誘發的腎小球腎炎,經血清免疫學及腎活檢免疫熒光所證實,并除外與肝腎兩種疾病無關、病因明確的其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如狼瘡性腎炎)的一種腎炎綜合征。發生率占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的23%~65%,尤以慢性活動性和遷延性乙型肝炎為甚。本病兒童多見,男比女4~6∶1。 ...
包括肝臟表現和腎臟表現。 (1)肝炎癥狀:有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相應的癥狀。 (2)腎臟表現:急性期有一過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一般于3~4周內,最長3月內恢復。慢性期初期可無腎損害癥狀,繼而不同程度的水腫、高血壓、尿液改變。晚期可出現腎衰竭。 ...
國際上對HBVGN尚無統一診斷標準。1989年“北京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專題座談會”參照國內外多數作者的標準,建議國內試用下列三條對HBV相關腎炎進行診斷:①血清HBV抗原陽性:②患腎小球腎炎,并可排除狼瘡性腎炎等繼發性腎小球疾病;③腎組織切片上找到HBV抗原。其中,第3點為最基本條件,缺此條件不能診斷。 ...
臨床表現主要有: (1)急性腎小管、腎皮質壞死:最常發生于膿毒敗血癥或低血壓之后,還見于腎毒性藥物的應用、子宮出血、胎盤早剝,偶見于先兆子癇子癇。 (2)產后急性腎功能衰竭:亦稱產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妊娠、分娩過程可完全正常,多發生于正常分娩后6周以內。以高血壓和凝血功能異常...
近數10年,妊娠期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約為1\/2000~1\/5000。在妊娠早、中期,常由敗血癥性流產及妊娠劇烈嘔吐所致;在妊娠后期常由先兆子癇、子癇、胎盤早期剝離、羊水栓塞及大出血等所致。 (1)妊娠早、中期急性腎衰:主要由敗血癥性流產所致,常為產氣莢膜桿菌及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近年...
急性腎小球腎炎在妊娠期發病甚為罕見,如有發病多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因為急性腎炎主要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的初次免疫反應,而妊娠時機體免疫反應低下,故很少在妊娠時發生。本病在妊娠晚期與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狀態不易鑒別,臨床征象二者相似,均有蛋白尿、管型尿、少尿、高血壓、水腫及腎功能不全等。但血尿、紅細胞管型及血清補體降低是急...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過去稱之為間質性腎炎,是一組由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腎臟疾病,病變主要累及腎小管和腎間質;臨床表現多樣,主要以腎小管功能障礙為主,如多飲、多尿、夜尿多、尿比重降低,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可出現無力,甚至癱瘓,嚴重者可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 ...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簡稱TINU,是一種罕見的累及腎和眼的綜合征,多發生于青少年女性,腎臟表現為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眼部主要表現為雙眼急性前葡萄膜炎。除了腎臟和眼部表現外,尚有貧血、發熱、納差等非特異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急性腎衰竭。 ...
其腎臟病理改變主要以間質病變為主,表現為水腫或纖維化以及單核、中性粒細胞等炎性細胞的浸潤;腎小球和血管基本正常,偶見輕度節段性系膜細胞或基質的增生。 ...
由于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病因多樣,許多原因不明的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常存在自身免疫性因素,包括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它們以循環抗腎小管基底膜抗體陽性為特征,腎活檢在腎小管基底膜上可見IgG,C3線樣沉積,不伴有腎小球基底膜疾?S腥稅顏飫嗌魴」薌渲市隕鲅壯譜骺筎BM抗體??...
有時候,急性間質性腎炎伴有急性腎功能衰竭時,由于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常常難以與急性腎小管壞死區分。明確診斷需依靠腎活檢,若間質細胞以浸潤為主,則為急性間質性腎炎,而腎小管壞死明顯,相對缺乏間質浸潤時則應為急性腎小管壞死。 ...
藥物引起的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伴有急性腎功能衰竭,可出現血壓升高,但隨腎功能的逐漸好轉而恢復正常;慢性間質性腎炎后期常有高血壓,但不如在慢性腎小球腎炎常見,前者發生率約50%,后者大于80%。 ...
藥物治療后起病可能發生于單一用藥后長達數周,或短至再次用藥后的3~5天。潛伏期范圍從1天(利福平)到18個月(非甾體消炎藥)。多數病人于用藥后的第二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