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政

瀏覽

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末期由太上天皇(皈依佛門后稱法皇)親掌國政的政治制度。始于1086年11月,是時,白河天皇為抵制外戚藤原氏,讓位于年僅 8歲的堀河天皇而成為太上天皇,在居處建立院廳,任命別當、判官代、主典代、藏人等院廳官吏,及設置保衛太上天皇和院廳的北面武士。國政大權悉歸院廳。因院廳擁有攝政、關白(見攝關政治)以上的權威,受到為藤原氏壓抑的貴族的支持。自1086年院廳建立至1192年(一說1185)鐮倉幕府建立的百余年間,史稱院政時代。其間又分3個時期:自白河太上天皇建院廳至1156年保元之亂為前期,以太上天皇為核心、中級官吏(國司)為主體的院廳官僚集團,同藤原氏外戚集團相斗爭,力圖抑制攝關政治,伸張皇室權威;自1156年至1179年武士平清盛幽禁后白河太上天皇為中期,院廳在同藤原氏斗爭中,主要依賴平氏武士集團,平氏武士集團乘機把勢力伸入中央,進而排斥院廳,抑制藤原氏,控制政權;1179年至1192年鐮倉幕府建立為后期,源、平兩大武士集團間的爭霸日趨激烈,院廳隨著兩大武士集團的力量消長,不斷地改變依靠力量,權勢漸衰,至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院政時代宣告結束。此后,院政雖仍斷續出現,但已無實權。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