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條件

瀏覽

勞動者進行勞動所必備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前者指勞動者維持和再生產出勞動能力的物質條件,即生活資料。后者指勞動者借以實現其勞動的物質條件,即生產資料。有時專指生產過程中有關勞動者的安全、衛生和勞動程度等所必需的物質設備條件,如廠房和機器的安全衛生狀況、車間的氣溫條件、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等。

在剝削制度下,勞動條件基本上是為剝削者所占有,與勞動者相對立,成為剝削者支配和奴役勞動者的手段。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情況時說:“工人的觀勞動條件(生產資料)和主觀勞動條件(生活資料),是作為資本,作為被他的勞動能力的買者所壟斷了的東西與他相對立,否則工人就不會出賣自己的勞動能力了,這些勞動條件越是完全作為他人的財產與工人相對立,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形式上的關系,從而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的從屬,即實際上從屬的條件與前提,也就越是完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85頁)。

從勞動的客觀條件,特別是勞動者的安全、衛生等條件而言,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往往不管工人的勞動條件如何,總是力圖壓低工人的工資,盡可能地節約不變資本,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只是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工人階級的長期斗爭,資本家才不得不對勞動條件進行某些改善。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消滅了勞動條件與勞動者之間的對立,勞動條件成為保證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手段。因此,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條件會不斷得到改善。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