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aodong guocheng
[外文]:labour process
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動,使用勞動資料改變勞動對象、創造使用價值的過程。它是人類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條件。
三要素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有目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勞動過程就是這三個要素結合的過程。其結果是改造了勞動對象,使之成為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產品;同時,人本身也在勞動過程中得到了改造和發展。
人的勞動本身是勞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它是人類的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同動物的本能活動有著根本區別。人們在勞動過程開始時,已在頭腦中對勞動過程結束時所要取得的結果有了明確的概念。馬克思說:“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頁)。
在勞動過程中,人們通過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一方面消耗了一些原有的產品,另一方面,又生產出一些新的產品。這些新產品,一部分進入個人消費領域,另一部分會重新進入勞動過程作為勞動對象或勞動資料。所以,產品不僅是勞動過程的結果,同時又是勞動過程的條件。勞動過程消費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所以也是消費過程。但這是生產消費,與個人消費不同,個人消費的結果是養活消費者本身。生產消費的結果是制成產品。
與生產過程的區別勞動過程與生產過程是有區別的:一方面,生產過程不僅是勞動過程,在商品生產條件下還是價值形成過程;另一方面,勞動過程只是指有人類參加勞動的過程。而生產過程除勞動過程外,在許多場合還包括勞動對象在自然力作用下獨立發生變化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勞動過程可以全部停止或局部停止,但生產過程仍繼續進行。
特點勞動過程的一般性質是人類一切社會形態所共有的。但是,在不同的社會里,由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不同,勞動過程又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勞動者把自身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因此勞動力在一定時間內的使用就屬于資本家。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表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征:
(1)勞動者的勞動屬于資本家,在資本家的監督下,根據資本家的意志,生產出資本家準備在市場上出售的商品,并且要在勞動中節省生產資料的耗費;
(2)勞動過程既然是歸資本家所有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結合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占有。因此,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就是資本家無償占有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剝削和奴役他們的過程。
參考文章
- 依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下列關于勞動者勞動過程中職業病的防與管理的說法,正確的有()。法律題庫
- __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和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知識題庫
- 張某為某汽車制造廠機加工崗位工人,與該單位簽訂為期3 年的勞動合同。工作一年后,該單位將其從機加工崗位調到噴漆崗位工作。依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下列關于張某在勞動過程中職業病防護與管理的做法,正確的是()。生產安全
- 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過程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或基本要素是知識題庫
- 下列選項中屬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的是()。生產安全
- 勞動過程理論在中國經濟百科
- 勞動過程中的管理中,屬于防護設備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主要管理工作內容的有()。法律題庫
- 什么是勞動過程理論經濟百科
- 勞動過程理論的基本特征經濟百科
- 勞動過程理論的發展歷程經濟百科